【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专访】刘灿:一粒燃烧的雪花

刘灿,统计学院2019级金融数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统计学院第八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延庆临时团支部副团支书。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本科期间志愿时长460余小时,被评为冬奥会校优秀志愿者、延庆交通领域“最佳志愿者”。曾获校级综合一等、二等奖学金,市调大赛全国三等奖,美赛H奖等奖项,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于爱奇艺智能广告中心、私募基金、咨询公司等实习,毕业后将就读于统计学院统计学(理学)专业。

多元包容的贸大让我成长

回顾大学的四年,刘灿认为在贸大这样一个多元、包容的环境里,自己得到了很多尝试的机会,这也意味着获得了很多次与自我对话的机会。从入学到即将毕业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变得“更愿意碰碰运气”了,从前总要很有把握了才敢去尝试,特别害怕失败,可现在只要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便看起来成功率不高、或者和我印象中的自己不那么符合也会想去试试,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多数时候选择向前迈出一步,偶尔也回头看看未曾改变的那一部分。

学业在于积累

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她回忆,“学这个会掉头发吧”,这是填报志愿时多方打听得到的“一致”结论。大刚入学接触到的数学分析果然验证了这个结论,那时她对着叶老师的教材发怵,她有一次逮住机会问老师“学了n遍还是不会做题该怎么办呢?”,叶老师只专业性十足地回复说“那就学n+1遍”。叶老师说的这句话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一直鼓励着她,“陪我熬过了很多专业课”,她笑称。课上课外学到的数理知识还是编程技能都要注重积累,平时一定要多练、多刷题,多做项目、参加比赛。虽然短期内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回报,但一定可以提高应变能力。

身着“天霁蓝”,胸怀“火热心”。

参加冬奥会志愿者的选拔是从初中时看在瑞士洛桑的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陈述交流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就在心里种下的种子。那时她就一直梦想着七年后自己能够在北京上大学,再努力成为一名专业、有活力的志愿者见证这一场盛会。在漫长的时间里,这颗种子慢慢发芽、生长。进入大学后,她认识到自己的口语水平和其他同学有不小的差距,她常常利用碎片的时间学习志愿英语、志愿礼仪,去了解多元文化。奥运会的赛程是有限的,但奥运会留下的精神财富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里。谈及此,刘灿特别感谢学院、校团委和奥委会能够给自己一个成为一片“燃烧的雪花”的机会,在服务于冬奥会的四个月时间里,她对这笔精神财富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未来,虽然她已不再身着一身“天霁蓝”,但将仍长怀一颗“火热心”。

当谈及学生工作、志愿与课程、科研、实习的平衡时,她认为自己并不是打一进大学就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在宝贵的四年光阴里如何避免在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平衡上走弯路呢,她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当下做想做某件事的冲动,也不轻易否定自己未来想做其他事的可能。当对看起来越来越高的试错成本感到焦虑和恐惧时,她会用计划如果出错了该如何解决来转移注意力,把试错成本看作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一条会与终点南辕北辙的路,这样的心态让她更加平和、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