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本科毕业生专访】漆岱峰:越努力 越幸运

    漆岱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2020届金融数学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任统计学院2016级大班长、学生第一党支部支委,曾获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专业优秀奖学金等荣誉,在暖流资产、亚马逊云计算、格灵深瞳等公司实习,现保送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科技专业。

专业学习:奋斗是我的青春

作为统计学院金融数学专业招收的首批本科生之一,漆岱峰来自四川小城乐山,他在2016年的高考中发挥出色,得以来到惠园,成为一名UIBEer,与这里的学子一起为未来而奋斗。那年他的高考分数正好是贸大在川录取线的最低分,差一点就与这所学校失之交臂。“在填志愿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偏好,就是照着往年的排名填上和我的高考排名相差不多的学校,而且那个时候最火的专业就是经济、金融和计算机,所以我报的学校都是这些专业相关的。”幸运的是,他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也就是目前就读的统计学院金融数学专业。从初出茅庐到保研北大,这样的幸运或许伴随了他整个大学四年。

    “越努力,越幸运”,漆岱峰一直相信这句话。他在高考完的暑假预习了半本《数学分析上册》教材,为大学初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假期的每天早晨坚持背单词,为本科期间的四六级和GRE考试考取高分打下了基础;他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数次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的奖励,最终保研到了北大汇丰。回忆大学的早期时光,他说,“刷夜是家常便饭,因为没有本专业的学姐学长可以咨询,整个专业的人都很拼,只有靠自己。”他还提到,那时候经常在快餐店学到12点以后才回宿舍,因为怕吵到舍友,开门的时候十分小心,打开门后发现宿舍没有其他人,大家都还在外面学习,互相较着劲。得益于这种拼劲,统计学院金融数学第一届本科生30名同学中,5人继续前往北大深造,1人考上复旦,1人保研人大,1人保研本校,出国的同学也都陆续收到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多所名校的offer,初生牛犊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苦读百卷经史,不止为功名之资,学问里自有传承和坚持”,这句歌词出自许嵩的歌曲《书香年华》,初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漆岱峰还是一名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学习的高三学生,到了大学后他明白,奋斗不只是为了考试,奋斗就是当代青年的青春。学习之余,漆岱峰喜欢听歌,“去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很多歌手的歌词里讲述着自己的人生,听着别人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想,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工作:以小我融入大我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年级发展的首批党员之一,漆岱峰同学不忘初心,经常学习和记录习总书记语录,聆听教诲。在他看来,从事学生工作,服务身边的同学,就是扎根人民的体现之一他从大一起从事学生工作,陆续担任班级团支书、年级大班长的职务,大四的时候被选为统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委员,开始接触学生党员相关工作。四年的学生工作不仅提升了能力,也让他与老师同学们结下了珍贵的情谊。“大一刚来学校的时候,辅导员邓文雯老师要负责本科四个年级的工作,特别忙,班主任也刚来学校工作,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考验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凝聚力。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漆岱峰作为团支书,组织全班同学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展团建活动,通过室外运动游戏让同学们放松身心、增进友谊,进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四年的学生工作中,漆岱峰总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从不懈怠;疫情防控期间,他坚持工作,每天配合辅导员收集全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上午十一点前汇总上交。有时候会遇到同学忘记打卡、没有及时反映信息的情况,他就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一个个地找到同学提醒他们。“已经习惯这样找人了,从大一开始就这样,每次遇到要收集表格、统计信息的时候,总会有人忘,所以要一个个去找到。”他表示,这个时候大家也是相互理解的,人总会有忘记事情的时候,被找到的人也会立刻反馈,一来一去反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谊。随着大家逐渐熟悉起来,班级的整体状况也越来越好,班级同学在各类学科竞赛上屡获佳绩,全班超过半数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上获奖;在辅导员、班主任、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金数1601班获得了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大校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并于2019年获得了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漆岱峰牢记习总书记的讲话,把个人奋斗融入到集体事业中去、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时代主题中去,坚持与集体同行、为人民奉献,不忘初心,牢记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

学以致用:人材之成出于学

    对于自身的专业方向,漆岱峰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不论是本科的金融数学,还是硕士阶段即将学习的金融科技,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从宏观上的经济金融,到微观上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知识,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作为统计学院的一名学生,如何学好和用好统计学一直是他思考的话题,他仍记得在统计学院2016级的开学典礼上,刘立新院长说过的话,“今天的统计学,就是要从海量纷乱的数据中去进行搜集、测度、挖掘,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做决策,用数据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

   

    在学校里,能用到真实的来自工业界的数据十分有限,而参加各种建模竞赛是接触真实数据的有效途径。漆岱峰热衷于参加学科竞赛,在竞赛中解决现实问题,让他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全国研究生工业与金融大数据建模与计算邀请赛特等奖的名次,优秀的竞赛成绩让他更迫切地想前往业界,在实践中去学习。

“因为真实的数据都在工业界,所以一直想去企业看看,数据是怎么用起来的。”漆岱峰表示,他从大三开始就在准备实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到目前为止,从金融公司到互联网公司,再到人工智能公司,他看到了不同类型公司在数据的记录和应用程度上的差异,“私募基金需要手工记录很多财务数据,都知道这些数据将来或许会派上用场,但是怎么用起来还是处于胚胎阶段,停留在几种基础的应用场景中,比如个人或企业信用的评估等。”而对于人工智能公司,他说,“数据就是根基,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在他看来,关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学研究还比较缺乏,这一领域需要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同心协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交易,是否应该成立类似证监会的国家部门对数据交易做统一监管,这些都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正在给社会带来价值,关于这一点,漆岱峰体会颇深。疫情期间,他所实习过的一家图像识别AI公司就迅速研发了一款快速测温智能识别系统,在北京西站、奥森公园、朝阳区政府大楼开启应用,为城市疫情防治提供了精准的大数据服务。另一方面,漆岱峰也认为,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取代人,而是为了让人可以更轻松地工作。“有一段时间流行一个段子,说人工智能没有让多少人失业,搞人工智能的先失业了。”这句话有调侃的意思,但也让他意识到,如果要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门槛是非常高的;在实习期间,他自己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公司的,因为能力尚缺,自己做的贡献甚微,他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学习,打牢知识功底,勤于探索、勇于突破,未来可以像公司现在做的事情一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现如今,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未来的各种问题和不确定性,希望他能始终保持“系马高楼旁”的青年锐气,葆有青春的勇气,拥抱成长的灵魂,不断向上,逐梦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