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开展“使命担当,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根据教育部规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关于在党支部中开展‘使命担当,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有关精神2020年12月10日,统计学院两个教师党支部——经济统计系与数量金融系联合党支部数据科学系与应用数学系联合党支部以交流研讨、支部互动等形式,围绕“使命担当,课程思政”的主题开展了党日活动。

首先,支部书记陈全润和叶鹏带领广大教师党员再次学习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文件深入解读,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将上级精神和学校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具有积极意义支部党员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经济统计系与数量金融系联合党支部书记陈全润还介绍了教育部经济学类教育指导委员会对经济学类专业建设的最新指导精神,其中加大对政治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支持以及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举措课程思政建设密切相关。

支部教师党员深入交流了课程思政方法部分精彩发言摘录如下:

唐晓彬:我所建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生)获得了课程思政立项。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将计量模型与中国的实际宏观经济问题相结合以及与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例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结合计量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量化、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领会到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重要性。

周珂:把课程思政工作做好要本着多学习的态度。之前师德沙龙中陈老师、唐老师、叶老师所分享的案例收获很大。对于理工类课程的建设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方式应贯穿整个课程始终。

许静: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递价值观,高校的数学公共课也需要有思政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习总书记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我申请了《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在更广阔的政治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能以科学的、辩证的视角看待问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张宇卓:我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课程属于通识教育模块“科学精神与未来趋向”中规划的建设课程,具有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自觉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而实现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当然,数学通识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恰当契合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真正实现双赢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社科类的课程(如经济学)带有天然的思政元素,建设起来相对容易。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联系不够直接,建设相对有难度。统计学院党总支织教师通过交流研讨、现场观摩、支部互动等形式全面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后续的工作中,学院将邀请校内或校外课程思政典型人物展示,通过以点带面、以老带新,帮助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更深的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同时,根据统计学科特色梳理教学思政元素建构起思政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好的传统和做法坚持和发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通讯员 董优雅)

1